导读:作为即将或打算进入电力行业的学生,入职后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了解产品的背景知识、制造方法和工艺、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,以及与同类产品的综合性能比较等等。这些都需要时间,只有等到自己的知识羽翼丰满后,再来从事于研发,无论对个人以及企业,都是最佳的选择。
参加了一次校园模拟招聘,我代表某配电设备制造企业来对这些学生面试。
有趣的是: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去企业从事研发工作。我问他们,为何喜欢从事于研发工作,大家都说觉得自己适合于从事研发工作。
我让这些学生们把自己所读过的课程说一遍,然后任意挑选某专业课程让学生说说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结果呢,绝大多数学生们都败下阵来,很少有人能够把该课程主要章节完整地描述出来。
专业知识也是如此,随便问一个晶闸管触发电路,或者PID的调试方法,或者继电保护的原理等等,均答非所问,或者干脆就不知道。
忍不住问他们:以你们这种水平,你认为你能胜任研发工作吗?回答说:应当和学校里的试验课差不多吧?所以我们很喜欢。
显然,这种答复肯定有问题。
那么,校园实验室里的和企业研发到底区别在哪儿呢?
就从模拟招聘面试时采用的低压电动机控制电路谈起吧。图如下:
此电路属于纯粹的模电范畴,可以实现电动机的过载保护、短路保护、欠压保护等功能。
我问学生们:我们要把这个电路做成可以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,且不考虑销售资质及所有商务问题,仅仅从制作的角度出发,我们该做哪些事情?是不是把电路做成电路板,再配上一个漂亮外壳,经过实验确认功能完全符合要求,就可以作为产品在市面上销售了?
学生们几乎百分百地确认:是,这样就可以了。
答案是:肯定不行,我们要做很多专门的技术设计和测试工作,还要进行型式试验。
我们挑重点的来看看要做哪些工作,如下:
首先,我们要确认电路左侧一次回路中的熔断器开关QS和交流接触器KM是不是属于我们的配套范围。
如果需要,我们必须解决产品的配套问题。我们要为不同功率的电机配套不同的QS和KM规格,而且KM的过载倍数要满足电机起动和过载,QS和KM之间还要解决SCPD短路协调配合关系等等,这些都必须满足GB14048.4-2008《低压配电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部分:电动机起动器……》标准要求;如果不需要,我们必须解决外配元件的接入方式。
其次,对于主回路中采集电流的三相电流互感器,它们同样存在过载倍率问题,还有测量精度要求。
下图是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:
我们必须确保电动机在运行和过载时,电流互感器的磁滞回线均处于线性范围之内。同时我们也看到,发生短路时电流互感器必然会进入磁滞回线的饱和区,因此这个电路从原理上来讲不能实现短路保护。
这点很重要。如果我们一定要说产品具有短路保护功能,且不说根本就通不过型式试验,就算把产品交付用户使用,一旦发生短路保护失效,带来的负面效应将会极大地影响企业形象,也会影响我们个人的发展前程。
限于篇幅,线路部分不细加讨论。我只讲四件事:
第一件是继电器K的配套问题。
继电器K的触头用于控制接触器线圈,这个触头必须确保能开断各种电流等级接触器的工作电流。同时,它还必须满足不同的环境条件,例如高、低温工作条件和高湿度工作条件,还有海拔高度限制等等。显见,继电器K的选型必须综合考虑。
第二件是电路的EMC测试问题。
在GB14048.1-2012《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:总则》中规定了EMC测试要求,简单地说,就是我们设计的产品在工作时不能被电网中存在的干扰信号所扰乱,也不能产生干扰信号去扰乱其它电器的正常工作。
我们来看标准中的规定:
在型式试验时对产品的EMC测试很严酷,例如电路图中电源部分的滤波电容C1焊接的高一点,可能就通不过EMC测试。通不过EMC测试意味着产品不能面市,而且所缴纳的高额试验费也泡汤了。
EMC试验和产品外壳和外观设计密切相关。产品外壳对电磁信号的隔离性能,内部元件的散热性能,人机交互的明确性和方便性,还有产品外壳的美观性,都与之直接相关,是产品的重点设计内容。
第三件就是产品的型式试验问题。
型式试验是我们设计的产品必须要通过的一道技术坎,用于验证我们的产品无论是产品工作性能、使用寿命、抗干扰性能和外观设计等诸方面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。只有获取了通过型式试验的报告,我们才能获得产品生产许可证。
对研发人员来说,型式试验是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道综合考试。
往往型式试验要多次改进后才能通过,每次都要付出高额费用。因此研发人员要绞尽脑汁改进产品性能,争取早日通过,降低研发费用。
第四件就是要认真调研产品的综合性能与成本(研发费用、制造成本和推销成本)在同类产品中的位置。
这第四条决定了我们设计的产品的性价比。性价比高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赢得良好销售业绩和良好的使用信誉。
看到这里,相信我们的学生们应当知道了校园试验与企业研发的不同之处:
校园试验看重的是实验结果,而企业研发看重的是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价值,还有产品的性价比。天壤之别呀。
对于学生来说,毕业设计是我们了解如何对产品进行综合设计的极好方法和手段。通过毕设,我们能极大地提高自己对研发产品的认知能力,还能从中认识到自己的技术水准和研发能力。
很想和学生们说的是:进入职场不要急于到研发岗位。
从技术角度来看学生,学生们其实是一穷二白的。作为学生,入职后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了解产品的背景知识、制造方法和工艺、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,以及与同类产品的综合性能比较等等。这些都需要时间,只有等到自己的知识羽翼丰满后,再来从事于研发,无论对个人以及企业,都是最佳的选择。
最后,祝愿我们的学生们都能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。